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老照片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看图说话:一位胶东农村老爷爷家里请的“灶王像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莱州村网通
    2021-02-05 08:50:26    来源:胶东故事会   转载

    原创 胶东故事会 

   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,农历的小年,按照民俗,这是“祭灶”的日子。

    所谓“祭灶”,就是祭祀灶神。在民间,人们一般把灶神称作“灶王爷”。

    图片

    “祭灶”属于古代的“五祀”之一。《白虎通》载:“五祀者,谓门、户、井、灶、中霤也。人之所处,出入所饮食,故为神而祭之。”也就是说,在古人的观念当中,门有门神,户有户神,井有井神,灶有灶神,宅有宅神,主管人们的衣食住行。
    古代的祭祀,有一系列严格的礼制要求,帝王或许可以做到“五祀”并举,但普通人家就难以兼顾,只能选择其中相对最看重的一种坚持下来。民以食为天,因此主管“饮食”的祭灶仪式,就逐渐成为五祀当中最流行的一种。清代的陈康祺在《郎潜纪闻三笔》中就说:“古者大夫祭五祀,今不论贵贱,但祭灶神。”
    按照《燕京岁时记》的记载,当时祭灶仪式内容是:

    “二十三日祭灶,古用黄羊,近闻内廷尚用之,民间不见用也。民间祭灶惟用南糖、关东糖、糖饼及清水草豆而已。糖者所以祀神也,清水草豆者所以祀神马也。祭毕之后,将神像揭下,与千张、元宝等一并焚之。至除夕接神时,再行供奉。是日鞭炮极多,俗谓之小年。”

    上面记载的虽然是京师民间的祭灶方式,但北方风俗大致相仿,山东民间多半也是如此。
    刚才引用了这么多古人的介绍,其实就是为下面的故事做个背景铺垫。
    习俗是一个不断传承和更新的过程,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,城市之中鲜有听闻祭灶之说,而在乡村,祭灶的仪式也大大简化,普通人家在腊月二十三这天通常就是做两件事:请上“灶王像”、放鞭炮。其中,能够坚持做到前一项的,大部分都是老人了。
    前段时间,笔者到访烟台莱阳一处村庄时,偶遇一位82岁的老爷爷。他为人热情,介绍了不少村庄的人文典故,还邀请笔者到他的家中参观。
    他住的地方,是一处祖传的老宅。老宅建造的具体年代他说不上来,但知道外墙上的拴马石是他祖父当年赶集时买的。

    图片

    这栋宅院不大,为胶东农村常见的老式三间房,进门就是厨房,左右各有一口锅,对应着东西卧室的两铺炕。

    图片

    这两口锅用的时间显然很长,台面和墙壁的颜色都有些发暗,但唯独西墙上有一处地方比较鲜艳。笔者走近一看,原来是老爷爷请的“灶王像”。

    图片

    “灶王像”上面写的时间是“壬辰龙年”(2012年),看起来是九年前请的。
    这位老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位泥瓦匠,曾经到多个城市闯荡务工,后来回到村里,做农活也是一把好手。九年之前,他刚过七十,地里的重活还能干得动。彼时请上一张新的“灶王像”,或许也是期盼着自己的勤劳能有好的回报吧。
    九年一晃而过,变化也发生了不少。年龄毕竟不饶人,八旬开外的老爷爷虽然还坚持下地,但只能做一些比较轻的活了。做这些轻活与其说是为了生计,还不如说是一种习惯。而与他相伴数十年的妻子,前年也不幸病故。因为有子女的孝顺,老爷爷虽然不用为生活而发愁,但他自己也无欲无求了。用胶东农村的大白话来说就是:不用再“奔计”了。这或许就是画像多年没有更新的原因之一吧。

    图片

    对于现代人来说,“祭灶”的仪式可能比较抽象,但它蕴含的内涵其实很容易懂。这不仅是对“灶神”的尊重,也是“人生追求”的一种体现。年轻之时,所求甚多;待到耄耋,惟有淡泊了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